|
新闻资讯 News 瓦斯管工程:规范标准与质量控制要点探讨发表时间:2025-10-23
瓦斯作为煤矿生产中的主要危险源,其有效治理直接关系到矿井安全生产。瓦斯管工程作为瓦斯抽采与通风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,其设计、安装及运行质量直接影响瓦斯治理效果。本文从规范标准体系、关键质量控制环节及典型技术实践三方面,系统探讨瓦斯管工程的技术要点。 一、瓦斯管工程规范标准体系 1. 设计规范 瓦斯管工程需遵循《煤矿安全规程》《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》等法规,结合矿井地质条件、瓦斯赋存状态及抽采需求进行专项设计。设计核心要素包括: 路径选择:优先利用回风巷、运输大巷等现有巷道,避开断层、破碎带及高应力区。例如,山西某矿通过优化路径设计,将管路长度缩短32%,降低漏气风险。 管径计算:依据水力计算确定管径,确保瓦斯流速处于合理范围。例如,某矿采用直径600mm的螺旋焊接钢管,结合瓦斯流量与压力预测,实现抽采效率提升18%。 管材选型:主通风管路需选用抗静电、耐腐蚀的无缝钢管,服务年限超10年的采区回风巷管路壁厚需≥8mm;采掘工作面预抽管路可采用阻燃抗静电高分子管,但需通过打压试验验证密封性。 2. 安装规范 安装过程需严格遵循《瓦斯抽采系统质量管理精细化标准规范》,关键要求包括: 管路敷设: 架空敷设时,支架间距≤5m,管路坡度沿瓦斯流动方向保持0.5%-1%的向上倾斜,以利冷凝水排出。 沿地敷设需铺设混凝土基础或专用管枕,避免直接接触泥土导致腐蚀。 埋地敷设时,沟底需铺设100mm厚砂石垫层,管顶覆土厚度≥0.8m,并设置警示标志。 连接工艺: 法兰连接需加装10mm厚橡胶垫片,螺栓紧固力矩需达到设计值的90%以上。例如,某矿采用M24螺栓连接直径700mm管路,通过扭矩扳手校验,漏气率降至0.3m³/min·km以下。 焊接连接需进行100%射线探伤,焊缝质量需符合GB/T 3323-2005Ⅱ级标准。 防护措施: 管路跨越巷道时需采用高架管方式,净高≥1.8m;通过风门时需预留不小于管径80%的绝缘软管过渡段。 倾斜巷道管路需设置防滑卡,坡度≤30°时间距≤20m,坡度>30°时间距≤15m。 二、关键质量控制环节 1. 材料质量控制 管材检验:无缝钢管需提供质量证明文件,并进行抽样送检。例如,某矿对直径800mm管路进行水压试验,压力≥0.2MPa,24小时后剩余压力≥0.19MPa,验证管体密封性。 附件选型:阀门需通过水压强度试验,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.5倍;放水器需满足排水量≥0.5m³/h,且操作阀把手长度≥0.3m,便于检修。 2. 施工过程控制 管路安装: 吊挂点间距≤4.5m,采用φ9.3mm钢丝绳固定,每处绳卡数量≥2副。例如,河南某矿通过优化吊挂工艺,将管路下垂量控制在≤30mm,减少气流阻力。 变径处需设置过渡节,长度≥1.5倍管径,避免气流紊乱。 防腐处理: 管外壁涂刷环氧富锌底漆两遍、环氧沥青面漆两遍,漆膜厚度≥120μm;内壁喷涂氯化橡胶底漆及面漆,漆膜厚度≥80μm。 埋地管路需采用沥青玻璃布缠绕防腐,缠绕层数≥4层。 3. 验收与试验 气密性试验:采用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,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.05倍,保压时间≥24小时,允许泄漏量≤0.05m³/min·km。例如,贵州某矿通过气密性试验,发现并修复3处微漏点,确保系统漏气率达标。 强度试验:对承受高压的管路(如井口至抽放泵站段),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.5倍,保压时间≥30分钟,无变形或破裂为合格。 三、典型技术实践与案例分析 1. 高瓦斯矿井抽采系统优化 山西某矿通过“地面垂直井+井下顺层钻孔”联合抽采技术,实现瓦斯治理效率提升: 地面垂直井:布置直径325mm的涂塑钢管,深度达800m,抽采量稳定在15m³/min。 井下顺层钻孔:采用千米钻机施工长钻孔,孔深≥600m,配合水沙填充护孔工艺,单孔抽采浓度提升至65%。 系统集成:通过智能调度平台,实时调整抽采泵频率,使系统能耗降低22%。 2.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 河南某矿部署激光监测仪表与物联网传感器,构建瓦斯浓度实时预警网络: 传感器布局: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、掘进巷道回风流等关键点设置红外瓦斯传感器,数据更新间隔≤15秒。 预警机制:当瓦斯浓度呈非线性增长趋势时,系统自动触发应急隔离门和断电保护装置,响应时间≤16秒。 数据分析:基于大数据模型,预测瓦斯涌出量,指导抽采量动态调整,使工作面瓦斯浓度稳定在0.4%以下。 四、结论与展望 瓦斯管工程作为矿井通风安全的核心环节,其规范执行与质量控制直接决定瓦斯治理成效。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以下方向: 标准化深化:完善管材、附件及施工工艺的细分标准,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。 智能化升级:融合5G、物联网技术,实现管路状态实时监测与自适应调控。 绿色化转型:推广瓦斯资源化利用技术,如发电、制氢等,构建低碳矿井生态。 通过技术迭代与管理创新,瓦斯管工程将持续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