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 News

煤矿瓦斯管系统:通风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与技术解析

发表时间:2025-10-17

 在煤矿生产中,瓦斯事故因其高破坏性和致命性,始终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挑战。作为瓦斯治理的“生命线”,煤矿瓦斯管系统通过构建科学的通风网络、精准的监测体系与高效的抽采技术,成为预防瓦斯爆炸、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屏障。本文从系统设计、技术原理、应用实践三个维度,深度解析瓦斯管系统的核心要素与技术突破。

 
一、系统设计:构建“四位一体”的通风安全框架
1. 独立通风系统:从源头阻断瓦斯积聚
煤矿必须建立独立、完善的通风系统,形成“进风井→采区→工作面→回风井”的闭合回路。例如,高瓦斯矿井需设置专用回风巷,确保瓦斯直接排入总回风道,避免与其他用风地点交叉污染。山西某矿通过分区通风设计,将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隔离,使瓦斯浓度超限率下降82%。系统合理性体现在:
 
风路优化:采用U型或Y型布局,平衡各作业区域风量分配,确保采煤工作面供风量不低于每吨煤3立方米/分钟;
设施完好:风门、风窗等设施需实现联锁功能,主要风门安装开关传感器,实时监测状态;
风量充足:通过通风网络解算技术,精确计算各地点需风量,避免无风、微风作业。
2. 抽采系统:从“被动防御”到“主动治理”
瓦斯抽采是降低煤层瓦斯含量的根本手段。贵州盘江矿通过“地面垂直井+井下顺层钻孔”联合抽采,将煤层瓦斯压力从1.2MPa降至0.5MPa以下,实现“消突”目标。关键技术包括:
 
长钻孔定向钻进:千米钻机成孔效率提升7.8倍,配合水沙填充护孔工艺,孔壁坍塌率稳定在4‰以内;
封孔材料革新:有机硅聚合物封孔材料使渗气量下降72%,配合压力震荡致裂法,浓度稀释效率达75秒均值;
多级抽采网络:穿层钻孔抽采本煤层瓦斯,高位钻孔抽采邻近层瓦斯,采空区埋管抽采残留瓦斯,形成立体化治理体系。
3. 监测系统:从“人工巡检”到“智能预警”
现代煤矿普遍部署激光监测仪表与物联网传感器,实现瓦斯浓度、风速、温度等参数的实时采集。河南某矿通过智能调度中心,将数据更新间隔压缩至15秒,结合瓦斯扩散数学模型,可在超标后16秒内激活应急隔离门和断电保护装置。监测系统需满足:
 
全覆盖布局: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、掘进巷道回风流等关键点设置传感器;
高精度传感:红外瓦斯传感器与CO传感器联合使用,浓度异常升高至0.8%时立即停采撤人;
预警机制:基于大数据分析,当瓦斯涌出量呈非线性增长趋势时,系统自动推送预警信息。
二、技术突破:破解高瓦斯矿井治理难题
1. 均压通风技术:控制压差,抑制瓦斯溢出
均压通风通过调节通风区域两端压差,防止瓦斯向作业面聚集。山西某矿在掘进工作面应用该技术,将溜子道调节门与风机联动控制,当瓦斯浓度超限时,调节门自动关闭,风机转为泄压模式,使瓦斯浓度从1.2%降至0.3%以下。技术要点包括:
 
调量窗设计:根据风压分配需求,精确计算调量窗面积,避免风压不均;
风机选型:采用大功率对旋局部通风机,配合直径500毫米负压风筒,确保风量稳定;
动态维护:每日检查风筒破口,及时粘补,逢环必挂,保持平直。
2. B型通风技术:构建瓦斯转移“安全通道”
B型通风通过架设通风联络巷,形成瓦斯转移通道,利用风巷阻力控制瓦斯浓度。阳泉某矿在采煤工作面应用该技术,将瓦斯浓度从0.9%降至0.4%以下。技术优势体现在:
 
瓦斯定向控制:通过联络巷将瓦斯引导至专用回风巷,避免向作业面扩散;
阻力调节:在联络巷设置可调风门,根据瓦斯涌出量动态调整阻力;
系统简化:减少通风设施数量,降低漏风风险。
3. 智能化抽采: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
智能化抽采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,实现抽采参数的实时优化。贵州某矿部署的智能抽采平台,可自动调节抽采泵频率,使抽采效率提升30%。核心技术包括:
 
传感器网络:在抽采管路安装压力、流量、温度传感器,实时采集数据;
数据分析模型:基于机器学习算法,预测瓦斯涌出量,动态调整抽采量;
远程控制:通过手机APP或PC端,远程启停抽采泵,调整抽采参数。
三、应用实践:从“单一治理”到“综合防控”
1. 采煤工作面:动态调控,应对瓦斯瞬时释放
综放工作面生产时,瓦斯瞬时释放量可达停工期的3.6倍。郑州某矿通过安装双头喷气引流装置,配合负压抽采,将瓦斯浓度控制在0.5%以下。具体措施包括:
 
割煤区抽采:在割煤机后方设置移动式抽采模组,实时抽采割煤产生的瓦斯;
上隅角治理:采用沙袋封堵上隅角,配合引风筒将瓦斯引导至回风巷;
湿式振弦监测:安装湿式振弦报警系统,当瓦斯浓度超过0.95%时自动报警。
2. 掘进工作面:双风机双电源,保障连续供风
掘进巷道是瓦斯事故高发区域,占较大以上瓦斯事故的60%。某矿通过“三专两闭锁”技术,实现掘进工作面不间断供风:
 
专用变压器:为局部通风机提供独立电源;
专用开关:实现风电闭锁,当主风机停风时自动切断工作面电源;
专用线路:确保通风机供电可靠性,避免无计划停电;
双风机切换:主风机故障时,备用风机10秒内自动启动。
3. 采空区治理:封堵与抽采结合,消除自燃风险
采空区瓦斯积聚易引发自燃发火。内蒙古某矿通过“金属面加固+埋管抽采”技术,将采空区瓦斯浓度降至0.3%以下:
 
封闭技术:采区封闭时,金属面加固率需达100%,防止漏风;
埋管深度:抽采管埋入深度穿透塌落带岩层至少11米,确保抽采效果;
惰性气体保护:向采空区注入氮气,降低氧气浓度,抑制自燃。
四、未来展望: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双重升级
1. 智能化升级:构建“透明矿井”
通过5G+工业互联网技术,实现瓦斯管系统的全要素数字化。山东某矿部署的“透明矿井”平台,可实时显示瓦斯浓度、风速、设备状态等信息,支持VR模拟演练,提升应急响应能力。
 
2. 绿色化发展:瓦斯资源化利用
瓦斯不仅是安全隐患,更是清洁能源。山西某矿通过瓦斯发电项目,年发电量达5000万度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万吨。未来需进一步拓展瓦斯利用场景,如制氢、供热等,实现“变害为宝”。
 
3. 标准化建设:推动行业规范发展
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的《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》等文件,为瓦斯管系统设计、施工、验收提供了标准依据。未来需加强标准宣贯与执行,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。
 
结语
煤矿瓦斯管系统是通风安全保障的“神经中枢”,其设计合理性、技术先进性、应用实效性直接决定矿井安全水平。通过构建“通风可靠、抽采达标、监测有效、管理到位”的综合治理体系,结合均压通风、B型通风、智能化抽采等技术创新,煤矿企业可实现从“被动防灾”到“主动控险”的转变。未来,随着智能化、绿色化技术的深度融合,瓦斯管系统将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“智慧大脑”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 

随机新闻
下一篇: 上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