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新闻资讯 News 煤矿瓦斯管道系统的优化与升级:技术革新与安全管理双轮驱动发表时间:2025-7-26
煤矿瓦斯管道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核心设施,其优化与升级需兼顾技术革新与安全管理。本文从系统优化、技术创新、安全管理三大维度展开分析,结合成庄矿、防突区等典型案例,提出智能监测、高效抽采、资源化利用等升级路径,并强调制度保障与人员培训的重要性,为煤矿瓦斯治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。 一、系统优化: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防控” 1.1 布局优化:减少阻力,提升效率 管径与阻力匹配:根据瓦斯抽放量和抽放阻力选择设备,增大井底抽放管道和分支管道直径,降低管网阻力。例如,成庄矿通过将PE材质管路更换为金属材质,并优化管网布置,使抽放能力显著提升。 低洼处自动排水:在管道低洼处安装自动放水器,缓解管网压力,避免积水影响抽采效率。 1.2 设备升级:高效、低耗、智能化 抽采设备革新:引入高效率离心风机,利用负压效应增强抽采能力;应用膜分离技术结合循环冷却系统,实现瓦斯高效分离与降温。 智能化控制:通过传感器、数据采集技术和云计算,建立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。例如,山西阳泉煤矿试点AI瓦斯涌出动态预测,预警准确率从70%提升至92%,误报率下降60%。 1.3 资源化利用:变废为宝,降低排放 瓦斯发电与供热:将抽采的瓦斯转化为电能或热能,用于矿区生产生活。山西晋煤集团示范项目年发电2.1亿度,减排CO₂当量300万吨。 低浓度瓦斯提纯:采用金属有机框架(MOFs)材料吸附提纯,将5%浓度瓦斯浓缩至30%以上,提升利用价值。 二、技术创新:颠覆性技术引领未来 2.1 智能感知与精准预警 量子传感监测:基于金刚石氮空位(NV色心)量子传感器,实现0.1ppm级CH₄浓度检测,响应时间缩短至毫秒级。中国科大团队已开发原型机,预计2030年前商业化部署。 激光雷达扫描:采用TDLAS技术构建井下瓦斯三维分布云图,探测距离达500米,精度±0.05%,可替代人工巡检。 2.2 高效抽采与强化技术 超临界CO₂强化抽采:向煤层注入超临界CO₂,置换吸附态CH₄,单孔抽采效率提升3倍,CH₄浓度达80%。陕西榆林试验井验证了其有效性。 井下定向钻进机器人:基于地质导向系统实现2000米水平孔精准钻进,耐高温(120℃)防爆设计,安徽淮北矿区应用后吨煤瓦斯治理成本下降18%。 2.3 生物与化学治理 甲烷氧化菌防控:筛选高活性菌株植入采空区,将CH₄转化为CO₂和H₂O。河南平顶山矿区试验中,采空区瓦斯浓度下降65%,治理成本仅为传统封闭法的1/3。 纳米催化剂裂解:开发钯氧化铈(Pd/CeO₂)核壳结构催化剂,常温下将CH₄分解为CO₂和H₂,转化率超95%,适用于回风巷道瓦斯处理。 三、安全管理:制度保障与人员培训并重 3.1 制度保障:责任到人,闭环管理 专项排查与整改:定期对瓦斯管道进行全面排查,建立隐患台账,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期限。防突区根据排查结果制定《矿井非金属管路更换方案》,倒排工期,确保工程进度。 责任制与监督机制:建立健全瓦斯抽采管理制度,制定规范的操作和维护流程,明确各级人员任务与职责。成庄矿通过“坐标”管理法实现对井下所有区域全覆盖,加强特殊地点瓦斯管控。 3.2 人员培训:提升技能,强化意识 专业培训与考核:对操作人员进行瓦斯抽采技术、设备操作、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,定期考核并持证上岗。 应急演练与实战化训练:定期组织瓦斯泄漏、爆炸等事故应急演练,提高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。例如,模拟管道破裂导致瓦斯泄漏,训练人员快速关闭闸阀、启动通风系统及疏散矿工。 四、典型案例分析 4.1 成庄矿:立体式抽采治理系统 背景:面对“低瓦斯建井、高瓦斯开采”的挑战,成庄矿通过升级装备、优化系统、加强管理,构建了地面钻井抽采、井下递进式模块抽采、条带区域抽采、顺层密集钻孔抽采和采空区瓦斯抽采五位一体的立体式治理系统。 成效:瓦斯抽采能力显著提升,采空区瓦斯得到有效治理,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。 4.2 防突区:非金属管路更换工程 背景:根据集团要求,防突区对矿井内所有抽采管路进行专项排查,制定《矿井非金属管路更换方案》,计划更换非金属管8000米。 措施:成立专题工作组,倒排工期,建立工程进度工作群,实现信息共享与问题及时解决。目前工程已下放抽放管500米,施工梁窝100多个,进展顺利。 五、结论与展望 煤矿瓦斯管道系统的优化与升级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、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。未来,随着量子传感、AI预警、超临界CO₂强化抽采等颠覆性技术的商业化应用,瓦斯治理将呈现“监测纳米化、抽采低碳化、防控生物化、资源高值化”四大趋势。煤矿企业需紧跟技术发展趋势,加大研发投入,加强人员培训,完善制度保障,构建“技术+管理”双轮驱动的瓦斯治理体系,为矿井安全生产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|